3月20日,202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,论坛主题为“迈上现代化征程的中国”。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在深圳通过视频参会,并在“释放消费新势能”专题研讨中发表演讲,纵论“十四五”期间的华润的四大消费增量。
2020年,受新冠疫情等冲击,经济形态和贸易格局发生较大变化,但最终消费支出占我国GDP的比重仍接近55%,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决定性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,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强大国内市场,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条件,也是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底气所在。
中国有近14亿人口、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,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,公共服务、社会保障不断完善,消费政策、消费环境持续优化,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,内需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作用势必会越来越凸显。不难想象,从“世界工厂”到“世界市场”,从超大劳动人口到超大消费人口,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、强劲的消费能力,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贡献将是空前的、全方位的,也将给华润等国内外企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。
华润总部位于香港,是一家立足于民生类领域的中央企业,业务涵盖大消费、大健康、城市建设与运营、能源服务、金融和科技等五大板块,旗下拥有雪花、怡宝、五丰、万家、万象城、999、江中等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。结合我们的观察,未来进一步释放消费势能,可重点关注四类消费增量。
一是持续城市化带来的增量。2020年,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,总体上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%,仍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。如果“十四五”末达到65%,意味着每年进城人数仍将达到1000万人级的规模,加上人口加速向城市群、都市圈和中心城市转移,由此带来的购物、医疗、教育、住房等消费需求仍将巨大。目前,华润针对京津冀、长三角、大湾区、成渝双城等重点区域,持续加大业务布局和投资密度,期望在国家重点消费城市获得更好的市场回报。
二是供给能力提升带来的增量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,必须持续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。如果供给质量和效率不高,势必会影响需求的发掘和拓展。从这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来看,围绕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重点对过剩产能、低品质产品、低效益企业加快清理和出清,有效提升了供给水平。在这一过程中,华润加快退出煤碳、纺织等过剩产业,清理僵尸和亏损企业,瘦身健体取得积极成效。以华润雪花啤酒为例,“十三五”期间,关停了20几家工厂,和喜力啤酒战略合作,持续推出高端新品,人均效能和企业价值得到明显提升。
三是消费结构优化带来的增量。在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以及消费观念转变的带动下,居民消费不断升级,消费结构不断改善,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。中等收入群体扩大,功能性、多样性、个性化、定制化等需求特征趋于明显。老龄群体扩大,医疗保健、健康养老、社区服务、休闲娱乐等银发经济空前繁荣。华润既是承压者,也是受益者。过去五年,华润万家“大卖场”传统业务下降20%,Ole’等高端业务增长一倍多,线上销售去年同比增长两倍多。在康养领域,华润协同地产、医疗、医药等业务,在全国10几个城市开展养老业务,提供床位超10000张。
四是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增量。大数据、物联网、5G、智能制造等新技术不断涌现、高速发展,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。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,又为新技术落地生根提供了适宜的土壤。从网络约车到共享单车,从电商购物到网络众筹,从移动支付到扫码点餐,由新技术带来的消费新业态在中国集聚爆发。华润提出了既有产业“+互联网”的数字化转型路线,智慧零售、智慧社区、智能制造、智能办公等在华润逐步由图纸变为现实,由想象力变为生产力,逐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。
消费是最终需求,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,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。面向未来,华润愿携手各方,推动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,加大技术研发创新,疏通国内大循环堵点,力争为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。
(本文原载于2021年3月20日华润微信公众号,华润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组织,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2prfnAreRSm6FRiDhYnqg)